为促进硬质合金行业中小企业技术骨干理论水平提高和技术交流,由中国有色金属工业粉末冶金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和中南大学粉末冶金研究院分析测试公共中心联合举办的2012年全国硬质合金技术骨干培训与交流会于2012年7月6-9日在湖南长沙举办。本次会议特别邀请硬质合金知名专家陈楚轩教授作技术讲座与培训(讲座题目:混合料制备工序的质量控制原理、钨钴混合料质量的鉴定和钨钴硬质合金性能的评述、压制工序的质量控制原理、 脱蜡(胶)与烧结工序的质量控制),培训具体内容见附表。
培训时间:2012年7月6-9日,报到时间:2012年7月5日 培训地址:长沙市岳麓区左家垅王家湾东麟阁大酒店(乘车路线:106路、305路、913路、905路、17路) 报名方式:(传真、电子邮件、来信均可) 报名截止时间:2012年6月25日 培训费用:2000元/人,食宿自理,会务组统一安排。 联系人:黄志锋老师(13974886018) 褚胜林老师(13755005492) 传真:0731-88876254 E-mail:huang_zhifeng@126.com chu_shenglin@126.com
中国有色金属工业粉末冶金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 中南大学粉末冶金研究院公共分析测试中心 2012年6月12日
回执单 |
姓名 |
|
性别 |
|
人数 |
|
单位 |
|
电子邮件 |
|
办公电话 |
|
手机 |
|
抵达时间 |
|
离开时间 |
|
|
|
|
|
|
|
|
|
请您在6月25日前将本回执发回中国有色金属工业粉末冶金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非常感谢。
联系方式:
黄志锋 邮箱:huang_zhifeng@126.com 电话:13974886018 传真:0731-88876254
附表:2012年7月6-9日陈楚轩教授(硬质合金专家)
授课目录
第一题 混合料制备工序的质量控制原理 |
第一节 配料工序的质量控制 |
|
一.混合料制备用主要原辅材料技术条件及其评述 |
二。添加剂的种类和作用 |
三。配料原则 |
四。硬质合金的分类、成份和配料 |
|
㈠硬质合金按使用范围分类 |
|
⒈切削工具类 |
⒉矿用工具类 |
⒊耐磨零件、工具类 |
㈡硬质合金的成份配比 |
|
⒈YG硬质合金 |
⒉YT硬质合金 |
㈢国内通用牌号的配料 |
㈣国外部份切削牌号的大致成份 |
第二节 湿磨工序的质量控制 |
|
一.湿磨过程中WC粒度的变化 |
|
㈠、湿磨初期(短时间球磨) |
㈡、长时间球磨 |
㈢、超长时间球磨 |
㈣.湿磨过程中钴粉粒度的变化 |
㈤获得均匀合金的要素 |
|
⒈WC原始粒度 |
⒉湿磨时间和湿磨工艺 |
⒊各种中间返回料的重磨 |
二。湿磨过程中混合料氧含量的变化 |
三。影响湿磨效率和混合料质量的因素 |
四。湿磨时间的确定 |
五。常用牌号湿磨工艺参数的确定 |
第三节 混合料干燥与制粒工序的质量控制 |
|
一。“橡胶工艺”混合料的干燥与混合料掺胶、干燥、擦筛和制粒 |
二。喷雾干燥 |
三、双园锥器真空干燥 |
四.大锅真空干燥和园筒制粒 |
五.Z型混合干燥器真空干燥 |
六。混合料干燥与氧含量 |
|
第二题 钨钴混合料质量的鉴定和钨钴硬质合金性能的评述 |
第一节 混合料的工艺性能及其评述 |
|
一.混合料的粒度与粒度组成 |
二.流动性 |
三.混合料的松装密度 |
四.装料稳定性 |
五.烧结重量损失系数 |
第二节 混合料的化学成份及其评述 |
|
一.混合料的化学成份 |
二.混合料氧含量 |
三.混合料总碳 |
第三节 硬质合金的物理机械性能、影响因素及其评述 |
|
一.硬质合金的密度、影响因素及其评述 |
|
|
㈠ |
密度与成分的关系 |
㈡ |
密度与孔隙的关系 |
㈢ |
密度与碳含量的关系 |
二.硬质合金的硬度和耐磨性、影响因素及其评述 |
|
㈠ |
钴含量对硬质合金硬度、耐磨性的影响 |
㈡ |
WC晶粒度对硬质合金硬度、耐磨性的影响 |
㈢ |
碳含量对合金硬度的影响 |
㈣ |
温度对硬质合金硬度的影响 |
㈤ |
磨损分类 |
|
⒈机械磨损 |
⒉粘结磨损 |
⒊扩散磨损 |
⒋热量磨损 |
⒌化学磨损 |
三.硬质合金的抗弯强度、影响因素及其评述 |
|
㈠ |
抗弯强度与钴含量的关系 |
㈡ |
抗弯强度与WC晶粒度的关系 |
|
⒈抗弯强度与WC晶粒度的关系 |
⒉均匀结构的合金具有较高的抗弯强度 |
⒊超细合金能同时获得较高的抗弯强度和硬度 |
⒋WC晶粒的大小对合金高温强度的影响 |
⒌合金的抗弯强度与粘结相的平均自由程λ有关 |
㈢ |
碳含量对合金抗弯强度的影响 |
㈣ |
添加剂对抗弯强度的影响 |
四.硬质合金中的缺陷对抗弯强度的影响 |
|
㈠ |
.合金的断裂形式 |
㈡ |
合金中的断裂源 |
㈢ |
粗大WC及其聚集体 |
五.硬质合金的矫顽磁力(Hc)、影响因素及其评述 |
|
㈠ |
磁滞回线 |
㈡ |
硬质合金的矫顽磁力 |
㈢ |
影响钨钴硬质合金矫顽磁力的因素 |
|
⒈合金钴含量对矫顽磁力的影响 |
⒉合金晶粒度对矫顽磁力的影响 |
⒊合金总碳对矫顽磁力的影响 |
⒋添加剂对矫顽磁力的影响 |
⒌杂质元素对矫顽磁力的影响 |
六.硬质合金的相对磁饱和、影响因素及其评述 |
|
㈠ |
WC-Co硬质合金的磁化曲线(M-H曲线) |
㈡ |
WC-Co硬质合金的相对磁饱和(相对饱和磁化强度) |
㈢ |
相对磁饱和值与WC-Co硬质合金性能的关系 |
㈣ |
影响硬质合金相对磁饱和值的因素 |
㈤ |
用相对磁饱和值能精确地度量WC-Co硬质合金中的含碳量 |
七.非常规检测性能 |
|
㈠ |
线膨胀系数(α) |
㈡ |
导热率 |
㈢ |
弹性模数(杨氏模数) |
㈣ |
抗压强度 |
㈤ |
冲击韧性(αk) |
㈥ |
断裂韧性(通指Kic) |
㈦ |
抗蠕变断裂强度 |
第四节 钨钴硬质合金金相组织、影响因素及其评述 |
|
一.孔隙度 |
|
㈠ |
孔隙度的测定 |
㈡ |
引起孔隙的大致原因 |
|
⒈ 引起A级孔隙的大致原因 |
⒉ 引起B级孔隙的大致原因 |
二.非化合碳(游离碳)和η相 |
|
㈠ |
非化合碳(游离碳)和η相的测定 |
㈡ |
产生游离碳的主要原因 |
㈢ |
产生η相的主要原因 |
三.WC平均晶粒度及其组成和钴层厚度 |
|
㈠ |
WC平均晶粒度及其组成和钴层厚度的测定 |
㈡ |
影响合金WC晶粒长大的因素 |
|
⒈混合料中WC的粒度及其分布 |
⒉烧结温度 |
⒊烧结时间 |
⒋ 混合料中含碳量 |
⒌混合料中钴含量 |
⒍抑制剂 |
㈢ |
WC晶粒度对硬质合金性能的影响 |
第五节 断面检查 |
第六节 使用性能检查 |
|
|
|
|
|
|
第三题 压制工序的质量控制原理 |
第一节 概述 |
第二节 对混合料质量的要求 |
第三节 压力机 |
第四节 压模 |
第五节 压制工艺 |
|
一、压力机的选择 |
二、压制过程中力的分析 |
三、压制曲线 |
四、压制压力衰减(压制过程中的压力损失) |
五、压块密度分布 |
六、收缩系数 |
七、弹性后效 |
八、压制工艺参数与压制品高度和单重的确定 |
第六节 影响压制品质量的各种因素 |
|
一、 原料特性和混合料质量对压制品质量的影响 |
二、压力机性能对压制品质量的影响 |
三、压模对压制品质量的影响 |
第七节 压制废品及其产生原因 |
|
一、分层 |
二、裂纹 |
三、未压好 |
|
|
|
第四题 脱蜡(胶)与烧结工序的质量控制
第一节 在氢气中脱蜡、预烧 |
|
一、脱蜡 |
二、脱蜡、预烧过程中的脱碳和氧化物被还原 |
三、预烧过程使压块強度增加 |
第二节 真空中脱蜡、预烧 |
|
一、真空脱蜡工艺 |
|
1.脱蜡温度与升温速度 |
2.真空度 |
3.脱蜡时间 |
4.脱蜡工艺 |
二、真空脱蜡、预烧时脱氧、脱碳同时发生 |
三、采用H2和真空脱蜡、预烧相结合,可減少制品碳损失 |
四、预烧后制品在空气中的氧化 |
第三节 烧结过程的基本理论 |
|
一、液相烧结的三个基本条件 |
|
⒈ 液相对固相表面湿润性好 |
⒉ 固相在液相中有一定(又不是太大)的溶解度 |
⒊ 在烧结温度下,始终保持有一定的液相数量 |
二、致密化过程 |
|
⒈ 液相出现前的收缩 |
|
⑴扩散与自扩散 |
⑵塑性流动 |
⒉ 液相出现后的收缩 |
|
⑴颗粒重排 |
⑵WC溶解—析出使二个WC之间的距离缩短 |
⑶WC形成骨架使相邻WC更加靠拢 |
⒊ 影响合金致密化的因素 |
|
⑴升温速度、烧结温度、保温时间 |
|
|
⑵混合料的碳含量 |
⑶WC的粒度、磨碎程度、混合料的粒度 |
⑷混合料的钴含量 |
⑸压块的孔隙度 |
⑹粘结金属对碳化物的湿润性 |
三、合金组织结构的形成 |
|
⒈ 合金的相成份及其形成 |
⒉ 钴相(r相)成份、晶型及其形成 |
⒊ WC晶粒长大 |
|
⑴ 混合料中WC的粒度及其分布 |
⑵ 烧结温度 |
⑶ 烧结时间 |
⑷ 混合料中含碳量 |
⑸ 混合料中钴含量 |
⑹ 抑制剂 |
第四节 氢气烧结工序的质量控制原理 |
|
一、烧结过程概述 |
|
⒈ 水挥发和氧化物被还原 |
⒉ 收缩过程 |
⒊ 脱碳反应 |
⒋ 渗碳反应 |
5.WC晶粒长大 |
二、烧结工艺的确定和选择 |
|
⒈ 烧结温度 |
⒉ 推舟速度(烧结时间和冷却时间 |
⒊ H2流量 |
⒋ 装舟 |
⒌ 填料 |
⒍ 常用牌号的烧结制度 |
第五节 真空烧结 |
|
一、真空烧结的优点 |
|
⒈ 炉内气氛稳定,减小了氢气烧结炉气中水、氧、氮等杂质对合金的污染 |
⒉ 压块中的氧和氧化物被充分排除,给合金质量带来一系列好处 |
⒊ 提高粘结相与硬质相的湿润性 |
⒋ 提高原料WC总碳 |
⒌ 合金表面清洁,有利焊接 |
二、真空度 |
|
⒈ 脱氧 |
⒉ 钴的蒸发损失 |
⒊ 碳量变化 |
三、烧结温度 |
|
1.液相出现前的升温速度 |
2.烧结温度和升温速度 |
四、真空烧结工艺 |
五、石墨舟皿的材质、形状、处理和涂料 |
第六节 产品的变形和弯曲 |
|
一、碳梯度 |
二、钴梯度 |
三、温度梯度 |
四、压制品密度梯度 |
第七节 烧结废品 |
|
一、起皮 |
二、鼓泡 |
三、过烧与欠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