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月 11 日晚间,国内刀具龙头欧科亿(688308.SH)发布 2022 年年报。 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收 10.55 亿元,同比增长 6.56%;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 2.42 亿元,同比增长 8.94%。
这是过去三年里,欧科亿营收、净利润增速*低的一年,公司 2021 年曾实现营收增长 41.04%,净利润涨超 100%。
对此,《科创板日报》记者以投资者身份与公司相关工作人员沟通,对方并没有解释营收增速变化的具体原因。
在此前机构调研时,欧科亿将影响经营业绩的主要因素归咎于去年受新冠疫情反复、宏观经济下行等不确定因素的综合影响,硬质合金制品的锯齿刀片产品收入有一定的下滑。年报显示,硬质合金制品业务 2022 年营收 4.05 亿元,同比下降 23.9%。
据《科创板日报》记者梳理发现,硬质合金制品业务是欧科亿的起家业务,从 1996 年成立至今一直深耕这一领域。在 2022 年以前,硬质合金制品业务在整体营收中的占比一直超过 50%,是其*大业务,直到去年才被数控刀具业务反超。
传统业务的下滑一方面是受到了大环境的影响,另一方面也体现了欧科亿经营策略的转变。在对未来市场的判断上,欧科亿多次提到了数控刀具的机会。在公司看来,大趋势是刀具消费占机床消费比例将逐步提升。机床数控化程度提升,将带动数控刀具消费需求的增加。另外被加工材料的复合化和难加工材料的广泛升级应用,也会带动数控刀具消费量的提升。
欧科亿董事长袁美和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目前全球刀片市场年需求量约为 400 亿美元,国内进口中高端刀片约为 106 亿元人民币。以国内数控机床为例,国内切削机床的数控化为 43%,欧美平均在 80% 以上,国内机床数控化提升一个百分点,就可以带来巨大的增量市场。当前正是数控化率不断提升的窗口期,值得奋力拼搏抓住商机。
在当前节点,数控刀具正迎来本土化机会。根据我国机床工具工业协会统计数据。2015 年以来我国进口刀具占比逐年降低,由 2015 年 37.20% 降至 2021 年 28.90% 左右,数控刀具的进口依赖度进一步降低。
欧科亿在本次年报中提到,公司所处行业正迎来历史性的发展机遇。作为高端制造和智能制造的基础,数控刀具规模将逐步扩大,进口替代速度加快,未来国内产业竞争力也有望在国际市场中显著提升。公司作为行业内的主要企业之一,也将迎来业务的快速扩张期。
为了抓住这波机会,公司在产能端和渠道端都下了功夫。在产能端,2022 年底它向特定对象发行 A 股股票并募集资金总额 8 亿元,用于建设株洲欧科亿切削工具有限公司数控刀具产业园。其中,首发募投项目 " 年产 4000 万片高端数控刀片智造基地建设项目 " 提前启动建设,目前贡献净利润约为 3794.80 万元。
在渠道端,欧科亿称在全国布局刀具商店,逐步深入到终端市场。同时它还成立全资子公司株洲欧科亿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向终端客户提供刀具总包方案及整体配套服务,由产品服务延伸至客户现场管理。海外市场的开拓也是公司年报提到的重点,目前布局范围涵盖欧洲、东南亚、北美、拉丁美洲等区域的数控刀具商店。
在此前的采访中,董事长袁美和提到,当前全球刀片市场分为三大阵营,*阵营当属欧美,第二阵营当属日韩,国内是第三大阵营。国内阵营在中低端产品方面具有较高的性价比,出口海外也有一定竞争力。年产 1000 万片的国内企业已有 7 家,形成了国内阵营的头部方阵。此前因为疫情影响,部分国际展会取消,但是公司和国际市场一直保持着紧密联系,已经了解到东欧国家正在主动寻求中国刀片供方,发来若干询价消息,这是国际需求驱动带来的增量市场。
他当时就曾表达相对乐观的预判,称新建基地有望在 2023 年下半年实现投产,正好能抢抓上述增量市场的窗口期。
2022 年,欧科亿数控刀具产品实现营收 6.42 亿元,同比增长 41.18%,占主营业务收入比例达到 61.34%。海外市场上,新开发客户近 60 家,在多个国家完成刀具商店布局,欧洲市场销售额实现快速增长。这一定程度上验证了袁美和的判断。
但需要注意的是,国内刀具龙头企业都瞄上了数控市场的机会,中高端数控刀片大量扩产。例如华锐精密首发项目中规划了新增硬质合金数控刀片 3000 万片、金属陶瓷数控刀片 500 万片,新锐股份、沃尔德等企业也有扩产行动。
本站部分文章系转载,不代表中国硬质合金商务网的观点。中国硬质合金商务网对其文字、图片与其他内容的真实性、及时性、完整性和准确性以及其权利属性均不作任何保证和承诺,请读者和相关方自行核实。据此投资,风险自担。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愿在本网发布,请在两周内来电或来函与本网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