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机床产业市场规模超过2000亿元,机床产品的生产额和消费额全球占比均超过30%,但只有不到20家国产高端机床企业,市场话语权有待加强。亟待夯实“智慧”成色的中国制造业,需要机床产业敏锐抓住*新的政策红利和市场红利,让已接近7成的国产化率继续提高。
2023年,以美元计,我国机床产业进出口金额达320亿美元,但同比下滑3.1%,其中进口同比下滑超过10%,出口同比微增1.2%,有着近百亿美元的贸易顺差,充分证明了在全球产业界的地位。今年1季度机床产品出口同比增长超过双位数,扩大了贸易顺差,但即便有此增势,1季度的全行业营收仍同比下跌了13.8%。
以产量和消费量计,全球机床产业5大强国分别是中国、美国、意大利、德国、日本,中国产、消双料*,其他4国则有一定的产、消差别。但细数全球数控机床前十企业,基本为日本、德国和美国企业所占据,中国企业暂未进入该领域全球性头部企业行列。我国数控机床领域现有企业超过8000家,但行业集中度较低,前十机床企业市占率为46%,优质资源向高端领域合理汇集方可加速行业的优胜劣汰。
2024年,多个制造业大国的*季度机床订单量都有10%、甚至20%以上的下滑,我国国内机床市场也被证实不会出现较大增幅。虽然重点行业的客户订单数量依然充足,但定制化产品需求增加,提供个性化产品和系统解决方案成为标配。而且,在全球市场需求不足的情况下,国外机床头部企业已经根据中国机床企业的弱项祭出了价格战,如何应对将是考验。比如,今年以来日本机床产业订单下跌量远低于美国、德国和意大利,来自中国的订单需求让日本机床产业有了一定的底气。
相应的,我国机床企业的低成本优势正在减弱,在低档机床方面的产能过剩情况需要缓解,在中档机床方面与国外企业的竞争呈白热化,高端机床方面则还未摆脱进口依赖。
机床产业对技术、政策、资金的要求极高,需要漫长积累,也并不走完全的市场化之路,因此想要拥有后发优势,容易被他国针对性施策。昔年机床企业费尽千辛万苦获得先进技术与产品的艰辛历历在目,美国大选的黑天鹅事件已出,待其尘埃落定,中国机床产业将和芯片产业一样,面临更加严苛的市场限制和技术封锁,对尚在进程中的国产替代造成巨大阻碍。
我国当前机床数控化率尚不足50%,去年12月提出的“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给机床领域注入了强劲动能,今年以来设备工器具购置投资大幅增长。AI技术的爆发则给了我国机床企业缩短与国外机床头部企业技术差距的机遇。
据预测,2025年全球机床消费将迎来高达8%以上的强劲增长,北美地区、东盟地区和南亚地区,甚至欧洲地区都将有不低的涨幅,中国机床企业需要在极限抗压的情况下,争取拿到尽可能多的珍贵订单。
本站部分文章系转载,不代表中国硬质合金商务网的观点。中国硬质合金商务网对其文字、图片与其他内容的真实性、及时性、完整性和准确性以及其权利属性均不作任何保证和承诺,请读者和相关方自行核实。据此投资,风险自担。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愿在本网发布,请在两周内来电或来函与本网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