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6月,《中国地质》发表了一篇由中国矿业权评估师协会、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等单位联合完成的重磅论文《钴资源现状及未来5-10年供需形势分析》。该文系统梳理了全球钴资源的分布格局、勘查投资、生产集中度、消费结构及其背后的产业逻辑,并对未来5-10年的市场进行了趋势性判断,是一份典型的战略类、预警类研究成果,尤其对关注电池材料与新能源金属的产业界读者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钴矿资源分布集中,刚果(金)主导全球供给
钴是一种典型的伴生矿产,单独成矿能力较弱,因此全球资源高度集中。其中刚果(金)以沉积型砂岩铜-钴矿床为主,占全球储量一半以上,也是全球产量的*主力。澳大利亚主要拥有风化型红土镍-钴矿床,加拿大则以岩浆岩型铜-镍-钴硫化物矿床为主。中国虽在找矿上取得进展,但储量和产量在全球中仍属边缘地位。
全球钴储量整体呈现下降趋势,2010年至2020年间减少5%,除刚果(金)外多数国家未能保持有效增长。反映出当前钴资源开发正处于资源潜力尚未充分转化为产能的瓶颈期。
“双寡头”格局确立,市场控制力快速集中
嘉能可和洛阳钼业两大企业正逐步掌控全球钴矿市场。嘉能可的Mutanda项目复产后产能重回巅峰,洛阳钼业则通过对Tenke-Fungurume项目加码以及收购Kisanfu项目显著扩张。论文预计两家公司在产量上的合计市场份额将在未来几年内超过50%,形成“钴矿双寡头”格局。
在全球前十大钴资源生产商中,中国企业占据三席(洛阳钼业、华友钴业、金川集团),反映出中国资本在钴资源上的全球布局已具规模,配合其在冶炼环节的*地位,具有较强的议价能力。
电池消费构建需求逻辑,中国*增长
钴的终端消费结构已发生根本性变化。2020年电池用途已占钴消费的69%,比十年前几乎翻倍,成为增长的*核心。尤其在中国,动力电池和3C产品推动钴消费量在2011-2020年间翻倍增长,占全球总消费量的50%。
在电池正极材料中,三元材料(镍钴锰酸锂和镍钴铝酸锂)主导新能源汽车市场,对钴依赖度高;而磷酸铁锂电池虽然近年来占比上升,但仍无法替代高能量密度电池在中高端车上的主导地位。这种结构性差异决定了钴在电池行业的“难替代性”仍具延续性。
未来市场乐观但有变数,需警惕技术替代风险
多家国际机构一致看好未来5-10年钴市场前景。国际能源署预测钴在新能源领域的需求到2030年可能是当前的5.5至12.5倍。本文基于MATLAB模型的测算也指出,至2025年全球钴需求将超过20万吨,至2030年将突破30万吨,年复合增速可达8%。
但论文亦指出潜在风险:以磷酸铁锂电池为代表的低钴或无钴技术路线对三元电池构成压力。一旦技术进步带来能量密度提升并伴随政策支持,钴的需求增速可能放缓。
供需错位背景下,精炼产品将成贸易主流
钴资源的供应与消费呈现强烈地理错配,矿石资源集中于非洲,消费主力集中于亚洲。中国不仅是钴的*大消费国,也是全球*大的钴中间冶炼产品进口国。由于刚果(金)政府在2019年开始限制钴矿原矿出口,全球钴贸易结构正在从原矿向中间冶炼产品转变,这对拥有精炼产能的国家和企业构成利好。
结语
钴,作为新能源金属的重要一环,正处于从资源型向产业链型价值再平衡的关键阶段。从刚果(金)资源控制、到中国产业链整合,再到全球“双寡头”寡占格局的形成,本论文所描绘的钴市场图景,清晰地勾勒出未来5-10年“供偏紧、需增长、链重构”的发展脉络。产业链参与者若要参与其中,必须深刻理解这种供需错位和结构变化所带来的战略机会与风险。
链接来源:https://mp.weixin.qq.com/s/_OCOEVNfnjupnEFIDHjJUQ
本站部分文章系转载,不代表中国硬质合金商务网的观点。中国硬质合金商务网对其文字、图片与其他内容的真实性、及时性、完整性和准确性以及其权利属性均不作任何保证和承诺,请读者和相关方自行核实。据此投资,风险自担。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愿在本网发布,请在两周内来电或来函与本网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