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研集团有限公司有色金属与加工国家重点实验室孙明美、郭宏团队以DC、钼铜等低线性膨胀材料为基材,创新性地制作了三种结构功能一体化开放式微通道热沉(DC60、DC75、MoCu50),以去离子水为操作流体进行流动沸腾实验,结合可视化技术研究其传热特性。结果表明,沸腾过程中,在高热导率网络的影响下,金刚石/Cu微通道表面比MoCu50微通道具有更多的成核位点,使得成核沸腾成为相变传热过程的主导,大大提高了传热效率。DC75在*高热流密度q"=4012.14kW/m时仍保持*优势,与MoCu50相比,DC75传热系数提高了3倍,峰值为127.48kW/mK,且未出现干涸现象,底部温度*低,变形量*小,热稳定性强。在段塞流向分层流转变过程中,出现了段塞流-分层流的协同作用,两种流型共存导致压降只有小规模波动,*大压降不超过3.5kPa。研究成果以“Subcooledflowboilingindiamond/Cumicrochannelheatsinksfornear-junctionchipcooling”为题发表在《CaseStudiesinThermalEngineering》期刊。
据悉,热量的积累对设备的可靠性和使用寿命构成了重大威胁,高功率芯片的热管理问题日益突出。芯片级微通道冷却已经受到了广泛的研究关注,结构和功能的集成设计可以减少芯片封装的热阻并加速散热,然而,这也对结构的可靠性和运行稳定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大多数微通道散热器由铝/铜制成,与半导体芯片的热膨胀系数有显著差异。因此,在芯片封装过程中需要引入热界面层(热基板)以便于过渡,这一要求可能导致芯片封装内整体热阻的增加。相比之下,用于热管理的金属基复合材料可以更好地与第三代半导体材料匹配,提供更好的热管理性能。目前已经开发了四代热管理材料,从合金发展到金属复合材料,再到铝基复合材料,第四代由金刚石和金属的复合材料代表。金刚石具有*的热导率,从2200W/mK到2600W/mK,并且具有低热膨胀系数。通过将其与高热导率金属Cu结合,已经开发出用于热管理的金刚石/铜复合材料(DC),具有降低的热膨胀系数和优越的热导率。具有低线性热膨胀系数和高热导率的热管理材料可以实现芯片的“近结冷却”,而*新一代金刚石/铜(DC)复合材料在微通道相变散热中的应用研究有限。
链接来源:http://news.10jqka.com.cn/20250514/c668167137.shtml
本站部分文章系转载,不代表中国硬质合金商务网的观点。中国硬质合金商务网对其文字、图片与其他内容的真实性、及时性、完整性和准确性以及其权利属性均不作任何保证和承诺,请读者和相关方自行核实。据此投资,风险自担。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愿在本网发布,请在两周内来电或来函与本网联系。